

漫谈安溪茶
清水岩的传说
漫谈安溪茶
安 溪 人 文
安溪茶厂精制的凤山牌特级铁观音,获国家金质奖章
安溪是特种茶类–乌龙茶主产县之一,名茶\’铁观音”的故乡,茶叶生产在本乡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
安溪产茶历史悠久,<<泉州府志>>载:五代越王钱淑幕僚黄夷简,于北宋统一中国时,退隐安溪别业,其山居诗有”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之句.<<清水岩志>>亦有宋时寺僧植茶之记载.可见安溪栽培茶叶,至今己遂千年.本县地处南海之滨的戴云山脉东南坡,境内山悬重叠,是一个云僚雾浇,泉甘土沃的近海山区.栽培茶叶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得天独厚;安溪茶叶品种选育严格,现有五十个品种,以铁观音’本山’黄金桂(黄旦)毛蟹等最为名贵;茶叶摘制炒焙工艺独特,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叶,既有绿茶之清香,又有红茶之甘醇,醇厚鲜爽,品质独特. |

铁观音发源地–西坪

安溪茶厂–安溪最大的茶叶精制厂
铁观音为乌龙茶之极品,选育栽培己有两百多年,相传清乾隆年间,由尧阳南岩仕人王士让制成,携赠侍郎方望溪,方转进内延,乾隆皇帝因其色泽乌润,沉重似铁,外形美如观音合掌,赐名’铁观音’.又一说为尧阳松林头老茶农魏阴,阡信佛教,敬奉观音,梦神点化,於山岩间得一茶株异於常者,移植炒制.品质特优,奇为观音所赐,且叶重色深如铁,因之名日铁观音.且不论此两说究竟孰是,但安溪茶农培育的铁观音确以其独特的神韵而驰名中外.铁观音,香高味醇,韵雅水纯,品饮之赞,齿颊留香,舌底回甘,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馀香’之赞,为国内外消费者所喜爱.
清水岩的传说
一、清水祖师建清水岩 |
二、祖师圆寂葬真空塔 |
三、宋朝皇帝四次敕封 |
四、元朝派员设斋致祀 |
五、明代岩事分东西楼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戊戌(一五九八年)冬十月,六老同游本岩,六老者,侍郎江西提督学政晋江庄国祯,知府重宴琼林晋江林云程,副使南安欧阳模,榜眼尚书晋江黄凤翔,副都御吏贵州巡抚晋江林乔相,刑部尚书安溪詹仰庇。游览瞻拜,均有题诗,载在岩志。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年),邑令廖同春修建觉亭。该亭旧名茶亭,原供游人憩息饮茶之所,时已倾圮。同春偕邑绅李椿、詹仰宪,捐俸修建,改为今名,泐石于方鉴塘清珠帘顶峭壁上。并撰诗章,载在岩志。侍郎晋江何乔远作记。东楼住持僧西心,工诗文,好与官绅游,官委为本邑僧会计。授徒三人,最著者,为僧冲遐。冲遐亦能诗,好与士绅游,其清规逸韵。不减远公之于陶靖节也。明熹宗天启二年(一六二二年)春,僧慈悟等四出募化,铸中殿大钟、云板,钟成而声不响。思宗崇祯三年庚午(一六三O年),再为改铸。崇祯六年(一六三三年),邑令许自表,邑绅李日李光龙、王正南,捐资刻岩志。福王弘光二年乙酉(一六四五年)春,邑令周宗璧来岩祈雨,见岩无山门,护法神塑在殿旁,因捐俸并集诸檀信新建山门于岩外,塑四大护法神像,立山门内。邑绅李日、李梦植,捐资重修本岩东西楼。明世宗嘉靖四十三甲子(一五六四年),开元寺僧正隆卓锡蓬莱山,乡人延主岩事。时岩久倾废,仅存佛殿一座,破屋三间而已。正隆募资修葺,经营二十四载,殿宇辉煌,超过旧观。正隆逝后,由其徒日恩主岩事。开元寺三轩派日盈,亦正隆弟子,恐日恩年少未能独肩重任,来岩襄助,住岩四载,将岩事付其徒昙勋掌理,日恩临终,岩事亦付其徒昙俊管理,自是本岩遂分东西楼二派。 |
六、清初二派时兴时衰 |
七、同光年间发扬光大 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年),凤山寺僧智慧住持本岩,智慧系云门派,受法戒于天柱岩,有道行。时本岩僧道衰替,奉佛不谨,乡人延其来山主持岩事。智慧住岩后,重新整顿,百废俱举,气象为之一新。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智慧募捐重修岩宇。凡大殿,释迦楼,东西楼,昊天口,观音楼等,一律重新。并修岩路。光绪二十九年(一九O三年)癸卯,又募捐重修,时得东溪乡侨商陈天常资助,并代收捐款,建本岩大殿石龙柱,岩面石窗堵,岩庭石狮等,并油漆本岩中殿,油漆费系刘文凤捐充。 |
八、海外侨胞捐资重修 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重建半岭亭及觉亭,张典真、张长英资助修建,并为出洋募捐。夏五月,漳平县长里人刘余力,偕里绅张典龙、刘维美、刘舜宗等,募捐重修本岩殿阁、宫亭、坊路,并重修岩志。时频年兵乱,人民困苦流离,无暇向名山结香火缘,本岩受此影响,逐渐荒替,不仅觉亭久坏,大殿将倾,即查及岩志,亦因兵燹毁灭不存,即偶有存者,亦残缺漫沈,不可卒读。余力等聚议及此,以为岩不及早赶修,必至岩坏志灭,而八百余年相承保留之名胜,历代名人之著作,至此一旦告尽。爱先捐修大殿,一面用住持僧妙云向厦募收捐款,先建半岭亭,次第重修岩宇。其于岩志,则搜寻旧本,聘里绅陈家珍任篡修,张典龙、陈定远、林向源任绘图、校对、腾写等务。六月,总董刘维立(余力)重清岩界,并就海会塔前建筑海会院,倩工住院,开垦该处茶畲为岩业,现已荒废。 |
Views: 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