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成立初期

        本会馆于1922年底酝酿筹备。当时旅居缅甸的乡贤施明德先生与槟城的乡贤李华春先生联合本地乡贤高铭壬、张培恭、胡绪省、白圻引、高水仙、林本道、傅添福诸先生共同发起筹组本会馆,1923年春正式成立。创会初期,本会馆即利用福建街30号会所的二楼,创办“作人学校”,传播中华文化,培育英才。1942年至1945年日治时期,被迫停止一切活动,直至1946年始全面恢复活动。1948年时任会馆主席柯进来先生正式发起筹建新会所。由于市场不景气、地点与地价不合等因素,筹建会所之议暂遭搁置。
        1954年间,本会馆曾经联合15间乡村区华校举办游艺大会,筹募教育基金,总共筹得四万余元。这15间华校并非隶属本会馆,但因学校董事部多数为安溪人且鉴于这些乡村华校经费短缺,设备简陋,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本会馆同仁义不容辞,毅然负起艰巨任务,协助这些华校生存与发展。本会馆的仁风义举,得到舆论界高度好评。1955年,林拱河主席任内,在颜惠芸老先生敦促下,于220日正式成立筹建新会所委员会,筹建会主席陈锦章、财政柯贤树、总务白春晖、建设林拱河、查账陈日定、劝募正刘木荣、副林庆年、庄惠泉、章文双、颜惠芸、柯隆美等,随即展开大规模的筹募基金活动。工程于19597月间完成。

(二)奠基阶段 - 大厦落成

       19601030日,由名誉主席林庆年先生主持新会所落成典礼。全部建筑、装修及购置设备的费用是318千余元。至此,一座堂皇壮观的安溪大厦,屹立在大坡。大厦除一部分自用外,尚有单位出租。回首当年,我们对于乡贤:陈锦章、林拱河、林庆年、唐连良、颜惠芸、柯秋水、陈日定、柯隆美、柯贤树、陈龙得、陈良生、白春晖、刘木荣、庄惠泉、章文双、白锡平、刘金水、李源水、黄二甲、白清泉等诸先生对筹建新会所所做出的贡献,致予崇高敬意。

(三)发展阶段

       进入70 年代,会馆依然重视文教与社会福利工作,例如颁发奖助学金,就是其中十分突出的一项。奖助学金额逐年提高,资助那些可以深造与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子弟,不让任何一个同乡子弟因经济问题而失学。

       康乐文娱活动方面,会馆从1977年开始在音乐、戏剧方面均非常注重,如华乐团、舞蹈团与南音组的相继成立,就是例证。

       1972年,本会馆隆重热烈欢庆成立50周年金禧庆典,除在人民剧场举行联欢大会外,并出版纪念特刊,内容丰富充实,现已成为珍贵文献。

       1977唐裕出任常务主席不久,即捐资把会馆礼堂装置冷气,使环境更加舒适美观。

       同一年,会馆在香格里拉大酒店设盛宴,热烈庆祝成立55周年,出席者多达两千余人,当时任副总理的吴庆瑞博士是座上贵宾。

       1982年本会馆成立60周年钻禧大庆,特假海皇歌剧院餐厅举行盛大千人宴,世界各地乡亲也来祝贺出席盛宴。

(四)成熟阶段

       80年代中期,是新加坡宗乡会馆重新振作的转捩点。本会馆也不落人后,进行会务改革创新,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迎合各阶层会员乡亲的需求。会馆还特辟卡拉OK专室,自娱娱人。值得一提的是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举行聚餐交流会,迄今已有55年的历史了。在本地宗乡会馆中,不但是创举,更可说是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进入90 年代,1992年是本会成立七十周年纪念,为此广邀世界安溪乡贤前来参与盛会。唐裕先生,趁此良机创议成立世界安溪乡亲联谊大会,获得各地乡亲热烈支持。第一届联谊大会遂在本会馆创导下在我国举行。我会喜庆不忘做慈善,在这双庆大典上,献捐12万元予华族自助会及2万元予巫族自助会、2万元予印族自助会。    

       1995年,本会捐献新加坡宗乡会馆三万元。

       1996年,本会歌唱班代表参加由方氏总会主办,宗乡总会协办的歌唱比赛荣获乐龄组冠军;华乐团参加1996年全国华族乐器比赛,也荣获合奏组冠军与个人组演奏冠军。

       1997年,会馆庆祝七十五周年纪念,捐献了一万元予晚晴园以助重修工程;并另捐一万元予牛车水乐龄活动基金。

       2000年,会馆的办公室、会客厅、会议室、卡拉OK大厅,也相继完成翻新,现今的会馆面貌已焕然一新。同年,本会馆也捐献2万元予宗乡总会。总会为此把一间活动室命名为安溪会馆室以资纪念。

        为发扬华族优良传统文化,从七十年代到今天,每年都参加由宗乡总会主办的春到河畔迎新春活动。其他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康乐股与青年股及妇女组的推动下均有庆祝,参与的乡亲都非常踊跃。

(五)再创辉煌

        2002119日本会庆祝成立80周年暨互助部53周年纪念兼主办第五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大会,当晚假新达城宴会厅隆重举行,新加坡共和国总理吴作栋及夫人受邀出席,为大会增添光彩。中国、台湾、香港、泰国、日本、澳洲、马来西亚及印尼等国(地区)的安溪会馆均派代表团前来参与盛会。

        会馆还即席捐献11万元予下列9个团体: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孙中山纪念馆(晚晴园)、马林百列福利基金、马来自助会、印度人自助会、华社自助理事会、新加坡华乐团、牛车水/金声联络所管委会及如切社区发展基金。

        2003沙斯猖獗,会馆捐献一万元作抗沙斯(SARS)英勇基金,同时也捐献一万元给王鼎昌教育信托基金。

       20041022日青年团成立。   

        200587日妇女组成立。99日举办节日掠影摄影比赛及摄影展开创新加坡会馆先河,目的是突出我国多元种族丰富的文化及营造种族和谐的重要性。      

       2006年本会参与福建会馆与其他闽属会馆联办第一届福建文化节10月份办儿童诵经班,以培养幼龄儿童尊老敬贤、孝顺父母的华族优良传统美德。

       2007819日拥有50多名团员的安溪会馆合唱团正式成立。同年1125日是本会85周年暨互助部成立58周年双庆大典,假新达城宴会厅隆重庆祝,广邀中国、台湾、香港、缅甸、马来西亚及印尼安溪会馆乡亲前来参加。当晚,400名来自世界各地21所兄弟会馆及安溪县领导,与国内社团代表及本地乡亲,共1200人出席共庆。大会主宾为卫生部长许文远乡贤。大会也为此出版纪念特辑和录制纪念光碟。在晚宴上,会馆从庆典活动基金拨款四万元作为支持社区福利活动:它们是甘榜乌美景万岸PCF管理委员会、三巴旺公民咨询委员会、牛车水金声公民咨询委员会。

       2008年初,中国广大地区蒙受严重雪灾,会馆捐献3万元救灾,5月拨款3万元赈济中国四川地震的灾民。同年,会馆与南洋梁氏公会、厦门公会联办历时一年的第一届“心系中华文化”摄影比赛暨摄影展。会馆也在这一年出版半年刊“安溪会讯”。

       2011年起,会馆积极展开例常会务活动,侧重文化、教育和消闲等多元文化的活动,目的在扩大会员的视野及提升对艺术和优雅生活的认知。

       2014年会馆获得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颁发的“2013年度优秀会馆奖”。同年5月由新加坡合唱总会主办、我会协办的“新加坡华文艺术歌曲歌唱比赛”,共吸引76位歌唱爱好者参加。

       2015523日,会馆举办为期两天的新马安溪会馆青年团集思营,吸引50名本会与马来西亚16间安溪会馆的青年参加。举办这项活动目的,在促进两地青年交流,增进彼此友谊。同年,会馆捐款10万元给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为推广本地华族文化尽一份力。同时,会馆也捐出5万元支持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30周年慈善晚宴。

      2016年,安溪县遭受全球最强台风“莫兰蒂”重创,会馆捐款20万人民币救灾。

      2017年是会馆成立95周年暨互助部68周年纪念,于128日和12日分别举办了高尔夫球乡谊赛与双庆联欢晚宴。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傅海燕部长为庆典晚宴主宾。席间,会馆从庆典活动基金拨款一万元支持裕华社区发展与福利活动。

      会馆每年也都举办华族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如春节团拜、元宵节、端午节与中秋节等;也颁发中小学、初级学院、工艺教育学院与大专奖助学金及敬老贺岁金。会馆从1922年到2017年走过的95年漫长岁月,既实现促进乡谊、团结乡亲、照顾会员乡亲福利的宗旨,也推动了新加坡的文教工作,为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尽了一份绵力。

Views: 1146